1998年,朱镕基反腐遭人质疑,江老:党就是你的后盾

来源:admin 更新时间:2023-09-29 点击数:538

“走私”“数十亿美元”“数万吨燃油”“包庇”……这是出现在九十年代,一份调查文件上的文字。

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被这惊人的数额气到当场暴怒,尤其当他得知这件事被人刻意隐瞒了数月之久,以此阻挠调查时。

当即大喝道:“大胆地查!现在我就是你的后台,没有人的级别比我更高!”吃到定心丸,反腐调查组立即展开行动。

出发前,一位中年人面色铁青道:“那一百个留个贪官的棺材里也有我的一个,无非是一个同归于尽,如果能换来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值了!”

这位中年人就是1998年上任的国家总理,朱镕基。也被称为“反腐分子的阎王爷”,以铁血手腕著称。

朱镕基

颠沛流离中萌生初心

在很多百姓眼里,朱镕基就是一棵“千年不朽的胡杨树”,又或者说他是官场中出尘不染的清流。双亲早逝、家道贫寒的坎坷经历锻就了朱镕基刚毅的性格,也影响着他后来的为官理念。

1928年秋,朱镕基出生在湖南长沙棠坡朱氏家族。其父朱希圣因为痨病撒手人寰,母亲张氏生下他不久身患重病不久后辞世。

9岁的朱镕基还没有体会过父母家族的庇护,便成为了孤儿。

朱镕基

借住在亲戚家的朱镕基因此没少受到旁人的白眼,加之长期缺衣少食,身材瘦小的他经常被其他子弟欺负,可朱镕基自小表现出的倔强,让他极为反感仗势欺人,所以即使被打的头破血流也绝不认输。

彼时,也正逢乱世。

这一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仅仅距离长沙300公里,长沙因此成为了国共两党交锋的众矢之的。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接连对长沙进行轰炸,国民党军对战况误判,一把火将长沙城点燃,这场史载的“文夕大火”使3万多人因此丧命,近乎八成房屋被毁。

长沙文夕大火

战火中百姓的苦难深深的刻进了少年朱镕基的心里。

他想改变这一切,就拼了命的读书。

1941年,朱镕基考入广益中学,开始展示出他对政治极大的兴趣。

当时教导公民课的老师彭应梅经常会发给学生一些课外读物,朱镕基如获珍宝的啃读着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此刻的他根本想不到,这些会用在多年后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辩论人权问题。

原来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数。

奥尔布莱特

1947年,清华大学电机系录取了朱镕基,朱镕基当时的专业成绩是第一。

据当时朱镕基的同学回忆,刚入校时朱镕基就给人聪明好学的印象,且为人正直诚恳,被选为了课代表,在这群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

1948年,南京政府大肆发动内战,朱镕基再一次看到了城内民生凋敝。

朱镕基和他的同学们决定在学校掀起了一阵“三反”学生运动风暴以反抗内战带给人民的痛苦。

高校师生罢工罢课。

为了维护好校园,防止破坏分子觊觎清华园,朱镕基和同学自发组织起了护校纠察队,也是在这个学生组织里,认识了郭道晖。

郭道晖

两人志趣相投又是老乡,很快就成为了朋友,朱镕基更在郭道晖的引荐下,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

他的杰出才干很快就在工作历练中展现出来。

同年12月15日,组织派遣包括地下党员蒋启英,朱镕基在内的几个联盟成员前往被包围的北平城区,动员傅作义的家属进城,成功破坏了敌军的计划。

1949年,在接受众多考验后,朱镕基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更选择在抗美援朝爆发后,成为全系首个报名参军的学生。

抗美援朝

或许是由于幼年的苦难经历、或许是看到过百姓在连绵不断的战火中颠沛流离使朱镕基感同身受。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百姓过上好日子,而百姓的好日子,绝对不能让贪官毁了。

后来的朱镕基回忆说,他的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在那段时间建立起来的。

任职上海时坚定信念

毕业后的朱镕基进入官场,但他敢爱敢恨,刚正不阿的性格却依旧没有变。

1988年,朱镕基在竞选上海市长时说到,“如果我当选市长,一定带领工作人员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简洁高效的政府,这是我的承诺,也是我的决心”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朱镕基

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作为大陆最发达的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内忧外患。

上任之初的朱镕基面临着许多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就连江泽民也曾打趣说到:“你这得白了头发。”

1988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许多外资企业投资热情高涨,纷纷选择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上海投资建厂。

但当时上海市政府各部门工作职责分割严重,造成审批手续繁琐、周期冗长,甚至一个项目需要126个章,涉及5个委办,经手20个局,导致很多外资项目推迟甚至放弃。

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上海经济发展的限制,以朱镕基为核心的上海政府领导班子迅速作出决策。

组建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外商投资管理机构——“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

“以后,我们就用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的规矩来办理外资工作!”

这项举措,迅速扭转了当年上海的投资环境,成倍的吸引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仅短短数月,就新设外商投资项目219个。

很快,朱镕基审时度势,以壮士扼腕的胆魄在上海接连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将权力下放,实行政企分开,大刀阔斧的对产业结构进行集约化调整,大力扶持新兴技术,带动一批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新一代支柱企业发展

这些都成为上海发展成为如今“魔都”的“根基”,也无不证明着他坚定地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远见卓识。

朱镕基在上海期间的工作成绩,被邓小平称赞为“懂经济”的领导人,说他是领导者中的一匹“黑马”。

在任期间,严抓经济他也并没忘记自己当初“时刻为民”的初心。

朱镕基

任职的四年中,朱镕基先后着手解决了上海市民交通,住房,煤气和食品供应的问题,一手将上海打造成为当时最令人向往的城市。

有时甚至为了深入了解民情,亲自去远郊,农村蹲点体察民情,在任期间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找各个基层人员谈话,他从不摆架子,但遇到问题更不留情面。

“我不搞人情关系那一套,事事讲关系,事事做个老好人,那还要什么发展!”

“为政清廉,办事高效,做问心无愧的人民公仆”。这是朱镕基对干部们的要求,也是他从政的座右铭。

也是上海工作的四年间,让朱镕基看见了所谓官场的“污浊”,更加坚定了反腐的决心。

80年代末的上海,“吃喝送礼”的社会风气盛行,似乎办不成的事儿,请吃饭就准成。

当时,江泽民接不少群众反映部分领导有吃喝受礼的问题,感叹道,上梁不正下梁歪!

江泽民

朱镕基则直接彻查全市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

第一次的市长会议上,朱镕基明确提出,接受宴请或是增收礼品的干部,一次书面做检查,二次则通报批评,三次行政处分的规定。

“我是一个孤儿,无牵无挂,我不怕得罪谁”朱镕基对腐败的惩治向来刚正不阿,雷厉风行。

就连当时的百姓也称赞道:这哪是市长,这分明是贪官的阎王爷啊。

朱镕基不仅对干部严格要求,对自己的行为更加苛刻。

朱镕基

一次,在企业视察的朱镕基看到企业为自己准备好的午宴,二话不说立马停止视察,带着调查团头也不回地走了。

原来他在在职期间,一直坚持着进职工食堂,一菜一汤的原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趋避之。”

朱镕基一直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地位,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无论是做市长,还是后来做总理,都在朱镕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铁腕治吏下义无反顾

“义无反顾,死而后已。”

这是朱镕基在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选举为国务院总理所说的话。

上任后不久,在朱镕基的主持下,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五项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尽职守;从严治政;严惩腐败;勤奋刻苦。并要求全员一切从简,秉持艰苦朴素作风,减少不必要的一切应酬,集中精力为人民干大事儿。

同年8月发生的一件事儿,更是让雷厉风行的朱镕基决定掀起一股自上而下的“反贪风暴”。

1998年,江西九江决堤,淹没了大量农田屋舍,朱镕基紧急飞赴九江,当即暴怒。

“这不是豆腐渣是什么?!你们当政的不是豆腐渣是什么?!从根儿就坏了!腐败到这种程度你们都有责任!”

转身离去时,边走边擦拭泪水,他看不得百姓因自己工作的失误受苦。

此事之后,1998年至2002年5年时间中,以朱镕基为代表的调查组共查获走私案5万5千余起,揪出了全国上至省市领导,下至农村基层干部牵连者共500余人,总案值430亿元。

自此,“江朱体制”的十年,一手抓反腐,一手搞经济,带领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朱镕基

1998年至2003年,是朱镕基对腐败重拳出击的时期。

其中,最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发生在厦门。

90年代末,走私巨头赖昌星凭借多年在政府部门中打下的关系网,使他赚的分满钵满,仅仅一年时间,涉案金额就高达数十亿美元。

也让他产生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错觉。

赖昌星

就在中央调查组秘密制定工作方案的同时,赖昌星有恃无恐的携巨款出入北京3次,到处拉拢关系。

企图以兄弟相称的前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为自己提供保护。

甚至派出黑恶势力威胁朱镕基家人的安全。

可这一次,他显然低估了朱镕基与江泽民反腐的决心。

面对质疑和威胁,朱镕基严厉表示,“我早已备好了100口棺材,99口关贪官,一口给自己。无论涉及谁,都要追查到底!”

江泽民则全力支持,“大胆的查!就算有阻力,也要打破这个阻力,我就是你们的后台,党就是你们的后盾,没有谁比我的级别更高!”

曾有人说,是伟大的邓小平和伟大的江泽民,选择了伟大的朱镕基。

的确如此。

经过一年的努力,涉及百亿资产的厦门特大走私案宣告结案,共涉及600余名政府工作人员,近300人予以刑事处罚。

朱镕基以铁血手腕,维护了党与政府的廉洁。

后记

腐败,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枚“定时炸弹”,拆除这个“炸弹”,不仅需要国家领导者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信念感和正义感,也需要执政党坚强的决心与一往无前的勇气。

现在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前辈,才能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伟大。我们曾经只看到了他们的成功,看到了他们的胜利,却并没有想过他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到底走了多久。

当时的他们肯定也不知道,只知道一直走下去,才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亿万万百姓;只有走下去,他们才能为后人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Copyright © 2002-2030 上海浒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南奉公路686号4幢 沪ICP备2024052625号-1上海添禧试管公司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