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陕西做出的贡献

来源:admin 更新时间:2023-10-04 点击数:580

在中国,军人是神圣且受人尊敬的职业,在环境恶劣的边境地区,无论严寒酷暑,他们的身影从未离去;在抢险的一线,第一个到达的总是他们,他们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为了使得军人退伍后的生活能有更好的保障,国家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凡是各年代退役的老兵都可以在当地的民政局报名登记。

这项政策出台后,各地民政局陆续展开相关工作。2018年的一天,陕西咸阳市渭城区民政局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消瘦老人,他把一张发黄的小纸片递给民政局工作人员,说自己曾经是一名老兵。当工作人员打开这张泛黄的纸张时,被上面的内容所惊呆。

这张纸片的抬头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记功命令,后面的署名是司令员许世友,记功的六人中,有我们耳能详熟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和邱少云,眼前这位老人蔡兴海的名字也位列其中。

这张泛黄的纸片不由得使人想起建国初期中国军人在异国他乡的那场残酷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迫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

1950年10月4日中午,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被一架从北京飞来的飞机从西安接走。几天后,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司令员及政委。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

彭德怀

两个月后,驻扎在陕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在司令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率领下,从陕西开拔,奉命赴朝参战。那张留存军史的著名照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画面中行进的部队正是19兵团64军191师572团官兵渡过鸭绿江的场景。

19兵团64军191师572团官兵渡过鸭绿江

第19兵团官兵入朝后,积极奋战于前线,先后参加了1951年4月的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春西海岸反登陆作战准备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陕西作为第19兵团在国内的驻扎地,先后为该兵团补充兵员31430余人。

三原县各界欢送爱国青年参军大会

此外,陕西军区独立二团、七团、九团和独立四团一部也先后入朝作战,共计72个连,15243人。

由陕西出发的志愿军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奋勇杀敌,在后方的陕西军民也积极有序地筹备各种装备和物资,以保障前方部队的供应。陕西军区先后提供军需服被物资3.5万套,牲口4146匹,用来装备赴朝部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使前线的粮食和草料得到及时供应,陕西军区在宝鸡、咸阳、潼关设立供应站,先后供应熟食13万余斤,副食21万余斤,粮食2万余斤,牲口草料8万斤。陕西军区还为志愿军抽调和代训汽车司机500人,卫生员400人。

为了保障前线运输的安全畅通,西安铁路分局先后组织39批1500余名职工赴朝修筑铁路、担负运输任务。他们奋战在一线,积极工作,先后有91人次立功。电务段青年工人杜函模先后4次立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另外还有10人殉国。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保障前线物资供应,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陕西各界民众积极响应,在全省城乡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捐献运动。

各个工厂的工人们加班加点进行生产,用实际行动来捐献飞机大炮,其中西安大华纺织厂职工用省吃俭用省下的钱捐献了一架“大华职工号”米格战斗机。

西安工商界在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前夕,筹得捐款170.48万元,不但提前半年完成捐献10架战斗机的计划,还多捐了一架“志愿军英雄号”战斗机。

西安市政协委员王竞秋捐出了家里的金条10两;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高桂滋把自己西安和北京的约90间房子卖掉,捐献了1架战斗机;抗日名将孙蔚如除了捐献现金2000万元(旧币)外,还把他在汉口的一座占地4亩的楼房出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一位50多岁的老工人,用5个月时间拣废纸,将所得收入全部捐献。

陕西的广大农民也积极响应捐献运动,他们在努力搞好农业生产,积极缴粮、卖棉存棉的同时,还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捐赠。户县农民杨直光把家里祖传的两个金元宝自愿捐出,有些地方妇女还捐出自己结婚时的金耳环金首饰等。陕南和陕北的部分行政区还宰杀肉牛千余头,加工成牛肉干送往前线。

妇女们起早贪黑为志愿军缝制棉衣

陕西的1.5万劳动妇女,也主动承担起了为前线志愿军缝制棉衣的重任,她们当中,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73岁。她们自带干粮,起早贪黑地在工厂里工作。为保证服装质量,她们将“装棉花时尽量铺均匀,缝制衣服时针角线要细密”作为标准,并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陕西的文艺界也通过多创作、多演出、多展览、义务劳动等方式创收,来支援捐献飞机大炮活动。西安易俗社、尚友社、三意社、狮吼社、建国社等10多家戏剧社1400多名艺人联合举行义演,将全部收入捐出。

陕西各界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主动与志愿军将士通信,加强联系,互相勉励,共同进步。据统计,截至1953年7月,陕西全省先后邮寄给志愿军将士的慰问信达104835封,慰问袋、针线包和慰问品3652035件,慰问金和救助朝鲜难民基金54.6万多元,锦旗732面,书刊38206册。

为了解除前线志愿军的后顾之忧,陕西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志愿军家属进行帮助,不仅进行实质的物质帮助和资金支助,还以包耕代耕的方式对劳动力的军属进行帮助。对军属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普遍予以优待等等。这些拥军优属的工作,既稳固了后方,又鼓舞了前方士气。陕西籍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战场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先后涌现出特等功臣杨育才、郝兴文、蔡兴海、卢耀文、苏世英、郭正喜、彭福礼、罗沧海和一等功臣杨树华、蔡金同等一大批战斗英雄。

奇袭白虎团的英雄杨育才和他缴获的白虎团团旗

提到杨育才,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说起京剧《奇袭白虎团》以及电影《奇袭》中的主人公“严伟才”,大家都熟知。他的原型即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杨育才是陕西勉县人,他在朝鲜战场上参加多场大型战斗,作战机智勇敢,被称为“大力士”、“飞毛腿”和“小诸葛”。

特等功臣,二级英雄郝兴文

陕西洛南人郝兴文,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先带领全班冲向敌军阵地,并连续炸毁敌人两个火力点,为部队夺回3个阵地起了很大作用。在连排干部都受伤的情况下,他主动组织全连仅剩的19个人,抢修工事、收集弹药,誓死坚守阵地,连续16次打退敌人的反扑,并歼敌500余人。事后部队授予他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陕西安康人卢耀文是一名汽车兵,经过多次的报名,他才来到了朝鲜战场,被分配到第19兵团63军的后勤运输部。他在保障胜利完成运输任务的情况下,积极钻研节省油料的方法,并且做出了突出成绩,创造了全军节约油料的最高记录。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卢耀文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先后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苏世英,陕西省洋县人,在朝鲜战场上,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平康、金化地区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在平康、金化地区防御作战中,他率本班坚守前沿阵地,击退敌军两个连的7次进攻,歼敌115名,荣立二等功。在上甘岭战役中,苏世英是第一个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英雄,他连续炸毁敌军3个火力点,使得突击部队得以迅速冲上主峰,全歼敌军。他在身上三处负伤的情况下,仍顽强坚持战斗,在随后保卫主峰的战斗中和战友们一道又打退敌军5次反扑。后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而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他记立特等功。

陕西眉县人蔡金同,在朝鲜铁原以西阿谷右里伏击战中,蔡金同孤身一人歼敌14人。在掩护部队转移中,身负重伤致使肚子里的肠子流了出来,蔡金同强忍剧痛把流出的肠子塞进腹中,以顽强的毅力爬回了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蔡金同记一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钢铁战士”的光荣称号。

抗美援朝中,赴朝作战的志愿军总数有290多万,其中从陕西出发的部队加上其他作战部队中的陕西籍官兵总数大概有30万左右,约占志愿军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据民政部门统计,陕西籍志愿军官兵有3482人壮烈牺牲,其中绝大部分最终埋骨他乡。

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园

那些在朝鲜战场幸存下来的绝大多数陕西籍老兵,从朝鲜回国后大多选择转业复员,回到家乡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继续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几乎从不表功,很少向别人甚至家人讲述自己的英勇事迹。

特等功臣蔡兴海

如前文提到的蔡兴海,他转业回到家乡后,把自己的所有的功劳表彰压在箱底,很少对人提及,家人只知道老人是一位老兵,根本不知道他是一位抗美援朝的特等功臣。当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后,在家人的多次劝说下,蔡兴海老人才来到民政局进行登记。他的英雄身份才被大众所知。

每每谈起那些长眠于异国他乡的生死战友,老人总是潸然泪下。他总说自己不是什么英雄,与牺牲的战友相比,他能活着走下战场就是最好、最高的待遇。

70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举全国之力的立国之战。陕西的贡献,仅仅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当时全国各地子弟为了保家卫国,远赴异国他乡,浴血奋战。他们中的一部分也长眠于他国,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战争是残酷的,而且没有赢家,逝去的生命永远也无法生还,留下的却是无尽的伤痛。抗美援朝先烈们之所以敢于、甘于作出伟大的牺牲,就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不愿意子孙后辈再承受惨痛的代价。正如热映的电影《长津湖》中即将退伍的老兵梅生说的那样:“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下一代就要打。”愿世界和平!

Copyright © 2002-2030 上海浒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南奉公路686号4幢 沪ICP备2024052625号-1上海添禧试管公司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